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twentysixteen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softbeam/hobby/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Too good to be true – Page 31

唐代诗人年表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       坛史       事
618戊寅高祖武德元隋宇文化及在江都杀炀帝。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李密投唐,不久又叛唐,被杀。
619己卯初定租庸调法。
620庚辰
621辛巳李世民攻洛阳。窦建德被俘。其旧部刘黑闼在河北再起。王世充投唐。秦王李世民以天下渐平,乃开文学馆延四方之士。
622壬午始行科举考试。
623癸未刘黑闼败死。
624甲申行均田租庸调法。诏州,县,乡皆置学。唐定江南,完成统一。突厥兵逼豳州,与唐盟而去。
625乙酉
626丙戌玄武门之变。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传位于世民,是为唐太宗。尊高祖为太上皇。
627丁亥太宗贞观元上官仪进士及第。省并州、县,分全国为十道。是岁山东、关中大饥,斗米值绢一匹。回纥等部抗突厥,破突厥兵;回纥始强。
628戊子修定唐雅乐。放宫女三千余人。
629己丑玄奘西行求经。
630庚寅卢照邻生?(-680后)灭东突厥。各族君长推太宗为“天可汗”。日本第一次遣唐使来中国。是岁丰收,米斗三四钱。
631辛卯
632壬辰
633癸巳魏徵为相。颁新定“五经”。
634甲午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使请婚。
635乙未击败吐谷浑。叙利亚人阿罗本等至长安,传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
636丙申房玄龄、魏徵等修定梁、陈、齐、周、隋五代史。更定府兵制。
637丁酉十一房玄龄等定唐律。
638戊戌十二骆宾王生?(-?)
虞世南卒(558-)
高士廉等编成《氏族志》。
639己亥十三魏徵上《十渐不克终疏》。
640庚子十四灭高昌。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孔颖达等撰定《五经正义》。
641辛丑十五文成公主嫁吐蕃弃宗弄赞。
642壬寅十六
643癸卯十七画二十四勋臣图于凌烟阁。太子承乾废为庶人。立晋王治为太子.
644甲辰十八王绩卒(589?-)
645乙巳十九杜审言生?(-708)太宗攻高丽,取辽东等地,因天寒退兵。玄奘归至长安。
646丙午二十铁勒各部服从唐朝。
647丁未二十一置燕然都护府。
648戊申二十二苏味道生(-705)连年攻高丽。始置安西四镇。
649己酉二十三太宗卒。太子治即位,是为高宗。罢辽东之役。
650庚戌高宗永徽元王勃生?(-676)
杨炯生(-693?)
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分护突厥之众。
651辛亥刘希夷生(-679?)
652壬子是岁,户八百三十万。
653癸丑颁《五经正义》于天下,明经科依此考试。睦州女子陈硕真起义,败死。日本第二次遣唐使来中国。
654甲寅高宗永徽五日本第三次遣唐使来中国。
655乙卯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昭仪(则天)为皇后。
656丙辰显庆元宋之问生?(-713?)
沈佺期生?(-713)
郭震生(-713)
李延寿《南史》、《北史》修成。
657丁巳灭西突厥,于其地置濛池、崑陵二都护府,突厥人分任都护。以洛阳为东都。
658戊午长孙无忌等上所修新礼。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659己未陈子昂生(-700)
贺知章生?(-744?)
杨炯举神童。
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升后族为第一。颁行苏敬等修《新修本草》。日本第四次遣唐使来中国。
660庚申张若虚生?(-720?)援新罗,派苏定方等攻百济。武后参与裁决政事。
661辛酉
龙朔元
苏定方等攻高丽。波斯王子卑路斯来中国。
662壬戌改百官名。
663癸亥破百济及日本援军。迁燕然都护府于漠北,改名瀚海;另置云中都护府。
664甲子麟德元上官仪卒(605?-)
王勃对策高第。
武后杀宰相上官仪,擅权日甚,天下称“二圣”。云中都护府改称单于大都护府。
665乙丑麟德二时以连年丰收,米斗五钱。日本第五次遣唐使来中国;后又多次派出遣唐使。
666丙寅乾封元王勃为沛王府侍读。封禅于泰山。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攻高丽。
667丁卯张说生(-730)
苏味道进士及第。
668戊辰
总章元
王勃戏为《檄英王鸡》,被逐;游巴蜀。
卢照邻为新都尉,秩满去官。
京师及山东、江、淮旱饥。高丽降唐。置安东都护府。
669己巳瀚海都护府改称安北都护府。裴行俭等定“铨注法”,用以选人。
670庚午
咸亨元
苏颋生(-727)
王梵志卒?(?-)
杜审言进士及第。
吐蕃大败唐军。罢安西四镇。诏复百官旧名。天下四十余州旱饥,关中尤甚。
671辛未义净由海道去印度求法。
672壬申迁吐谷浑于灵州;其故地尽入于吐蕃。
673癸酉郭震进士及第。
674甲戌
上元元
帝称天皇,后称天后。诏王公以下习《老子》,举明经者加试《老子》。
675乙亥沈佺期、宋之问、刘希夷进士及第。武后多引文学之士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太子弘卒,或以为武后鸩杀。立雍王贤为太子。
676丙子
仪凤元
王勃赴交趾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卒(650?-)。杨炯科举登科。安东都护府迁至辽东故城。
677丁丑安东都护府再迁至新城。高丽旧地尽为新罗所有。
678戊寅张九龄生(-740)
骆宾王蒙诬入狱。
唐军败于吐蕃
679己卯
调露元
骆宾王遇赦获释。
刘希夷卒?(651-)
置安南都护府于交州。
680庚辰
永隆元
卢照邻卒于本年后(630?-)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废太子贤为庶人。立英王显为太子。
681辛巳
开耀元
682壬午
永淳元
是岁关中饥馑,米斗四百。
683癸未
弘道元
高宗卒。太子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后临朝称制。
684甲申中宗嗣圣元
睿宗文明元
武后光宅元
骆宾王从徐敬业讨武后。
陈子昂进士及第。
武后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旦为帝,是为睿宗;居别殿,政事悉决于武后。逼废太子贤自杀。改百官名。告密之端起。徐敬业等起兵扬州,移檄声讨武后;败死。宰相裴炎,大将程务挺先后被杀。
685乙酉垂拱元
686丙戌陈子昂从军出塞,至西北边陲一带。武后命铸铜匦收密奏,告密之风大盛。
687丁亥是岁大饥,山东、关内尤甚。武后欲自雅州开山击蕃、羌,陈子昂谏之。
688戊子王之涣生(-742)越王贞等起兵失败。武后大杀唐宗室。
689己丑永昌元
载初元
孟浩然生(-740)
苏颋进士及第。
张说制举登科。
大臣多人为酷吏周兴所害;屡兴大狱。改用周正,以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明年正月为一月。
690庚寅
[周]天授元
李颀生?(-751?)武后亲策贡士,殿试自此始。武后称帝,改国号周;降睿宗为皇嗣。
691辛卯升释教于道教之上。徙关内数十万户实洛阳。
692壬辰
如意元
长寿元
綦毋潜生(-749?)
杨炯为盈川令。
宰相狄仁杰为酷吏来俊臣所诬,几死。击破吐蕃;复安西四镇。
693癸巳杨炯卒?(650-)令宰相撰时政记,月送史馆;后以为制。
694甲午
延载元
突厥默啜自立为可汗。波斯摩尼教拂多诞来中国。
695乙未证圣元
天册万岁元
贺知章进士及第。义净归至洛阳。
696丙申
万岁登封元
万岁通天元
孙逖生(-761)
陈子昂为武攸宜幕府参谋,随军出塞至东北边陲一带。
封禅于嵩山。契丹抗唐,陷营州,败唐兵;不久,为默啜所败。
697丁酉
神功元
张九龄进士及第。
陈子昂登蓟州北楼。
始置员外官数千人。契丹再攻幽州。
698戊戌圣历元默啜陷定州。召庐陵王还,立为太子,命为元帅击突厥。大祚荣建渤海国。
699己亥祖咏生?(-746?)
700庚子
久视元
高適生?(-765)
陈子昂卒(659-)
吐蕃攻凉州,败走。复以正月为十一月,一月为正月。
701辛丑大足元
长安元
王维生于本年前(-761)
李白生(-762)
禅宗北宗开创者神秀应召至洛阳,恩遇甚隆;自是北宗盛行于两京。
702壬寅初设武举。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
703癸卯
704甲辰
705乙巳中宗神龙元苏味道卒(648-)
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被贬。
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杀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太子显(中宗)复位。复唐号。武则天卒。韦后参与政事。是岁,户六百一十五万,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有奇。
706丙午太平、安乐等七公主皆开府,置官属。武三思勾结韦后,诬杀张柬之等。
707丁未神龙三
景龙元
储光羲生?(-762?)太子重俊发兵杀武三思等,攻宫城,败死。以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
708戊申杜审言卒(645?-)置修文馆大学士、直学士、学士等员,以善为文者充其选。婕妤上官婉儿封为昭容。
709己酉宫中宴侍臣,使各为《回波词》。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是岁关中饥,米斗百钱。
710庚戌
少帝唐隆元
睿宗景云元
王翰进士及第。金城公主入蕃。韦后与安乐公主谋杀中宗;立温王重茂为太子,即位,是为少帝。韦后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结禁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拥其父相王旦(睿宗)即位。立隆基为太子。刘知幾《史通》修成。
711辛亥张旭景云前后在世。诏命太子监国,政事皆取太子处分。置十道按察使。
712壬子太极元
延和元
玄宗先天元
杜甫生(-770)
王湾进士及第。
苏颋袭封许国公。
睿宗传位于太子隆基,是为玄宗。
713癸丑
开元元
郭震卒(656-)
宋之问卒?(656?-)
张说封燕国公。
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太平公主谋废帝,玄宗先诛其党,赐公主死;以宦官高力士有功,破格升迁。宦官自此盛。
714甲寅开元二沈佺期卒(656?-)
孙逖制举登科。
罢太常掌俗乐,置左右教坊以司之。选乐工教曲于梨园。始设市舶使。诏沙汰僧尼,还俗者万二千人。
715乙卯李华生(-774)
岑参生?(-770)
716丙辰裴迪生(-?)宋璟继姚崇为相。善无畏自中印度经西域至长安,传密教;玄宗礼为国师。吐蕃请和。
717丁巳访求逸书,编教于乾元殿。日本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来中国。
718戊午贾至生(-772)颁乡饮酒礼于州县,令每岁十二月行之。
719己未元结生(-772)
张敬忠开元前后在世。
以碎叶给西突厥十姓可汗;以焉耆补入安西四镇。
720庚申钱起生?(-782?)
张若虚卒?(660?-)
皎然生?(-?)
李白弱冠前曾隐居岷山。
宋璟罢相。金刚智及弟子不空自南印度经海路入唐,弘扬密教;玄宗礼为国师。
721辛酉王维进士及第;为大乐丞;后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均田制弛坏,户口多逃亡;以宇文融为劝农使,括逃户和籍外田。命僧一行造《大衍历》,梁令瓒造黄道游仪。《群书四部录》修成,分经、史、子、集四部,凡书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
722壬戌开元十张说因府兵多逃亡,请招募宿卫兵,许之。兵农之分自此始。命收公廨钱,以税充百官俸;又收职田,亩给粟二斗。以黑水靺鞨首领为勃利州刺史。
723癸亥十一崔颢进士及第。置丽正书院,聚文学士修书、侍讲。修建骊山温泉宫。选京兆、蒲、同、华、岐等州府兵及白丁十二万,置为“长从宿卫”,一年两番(两个月)。
724甲子十二祖咏进士及第。禅宗南宗创始者慧能弟子神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立南宗宗旨。在僧一行主持下,由南宫说等实测子午线。
725乙丑十三孟云卿生?(-?)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事。“长从宿卫”更名为“彍骑”,分隶十二卫。封禅于泰山,祭孔子宅。僧一行,梁令瓒等制成水运浑天仪。于黑水靺鞨置黑水军,明年改都督府。是岁,东都米斗十五钱,青、齐米斗五钱,粟三钱。
726丙寅十四严武生(-765)
储光羲、綦毋潜、崔国辅进士及第。李白离蜀东游。
是岁,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727丁卯开元十五苏颋卒(670-)
王昌龄、常建进士及第。
728戊辰十六李白成婚,定居安陆。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不第。僧一行“大衍历”修成,明年起施行。
729己巳十七窦叔向生?(-780?)
孟浩然在京与张九龄、王维等结交。
730庚午十八顾况生?(-806后)
张说卒(667-)
李白一度赴京求仕,失意而归。
孟浩然漫游吴、越。
复给京官职田。神会于洛阳定南北宗是非大会上,力排北宗禅;此后南宗渐盛。
731辛未十九杜甫漫游吴、越。高力士谮死玄宗幸臣王毛仲;此后宦官势益盛。
732壬申二十戴叔伦生?(-789)
高適北游蓟州。
张说等上新修《开元礼》。是岁,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
733癸酉二十一刘眘虚进士及第。
张九龄为相。
是岁,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
734甲戌二十二王维擢为右拾遗。
李白与元丹丘同隐嵩山。
岑参献书求仕不成,弃走京洛,后漫游河朔。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击破契丹。李林甫为相。
735乙亥二十三李颀、李华进士及第。杜甫归洛,应试不第。张九龄进封始兴伯。册故蜀州司户杨玄琰女为寿王妃。
736丙子二十四张九龄为李林甫所谮,罢政事。杜甫漫游齐、赵。张守珪使平卢讨击使安禄山击奚、契丹,败还;诣送京师问罪,赦之。
737丁丑开元二十五韦应物生?(-791)
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辟孟浩然为从事。
王维充监察御史,奉使出塞。
李白移家任城,曾与孔巢父等同隐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令河西兵袭吐蕃,败之。重申均田令,实际并未奏效。行和籴法于东、西畿。
738戊寅二十六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受唐册封为云南王。
739己卯二十七王昌龄贬岭南,过襄阳,会孟浩然。追谥孔子为文宣王。
740庚辰二十八张九龄卒(678-)
王昌龄自岭南北归,再游襄阳,与孟浩然相见;孟浩然食鲜疾动,卒(689-)。
王维知南选至襄阳,画孟浩然像于刺史亭。
金城公主卒。吐蕃告丧,并请和,不许。是岁,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频岁丰收,两京米斛不满二百。
741辛巳二十九万楚开元间进士。
杜甫成婚,定居于首阳山下。此后数年间,王维、储光羲曾一度隐终南山。
李颀弃官后隐颖阳东川,与王维、高適、王昌龄、綦毋潜等相过往。
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
742壬午天宝元王之涣卒(678-)
李白与道士吴筠同隐剡重;得吴筠举荐,应召赴京;见贺知章,称“谪仙人”;为翰林供奉。
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是岁,户八百五十二万五千七百六十三,口四千八百九十万九千八百。
743癸未天宝二张谓、丘为进士及第。安禄山入朝,宠待甚厚。扬州僧鉴真首次东渡,未成。
744甲申贺知章卒?(659?-)
岑参进士及第。
李白离开长安;与杜甫在洛阳会见,结下友谊;李、杜与高適同游梁、宋。
改“年”曰“载”。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回纥强盛,尽有突厥旧地,首领骨力裴罗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玄宗纳寿王妃杨太真。
745乙酉李白、杜甫在衮州分手,李南游吴、越,杜西入长安。册立杨太真为贵妃。
神会入主东都菏泽寺,南宗益盛。
746丙戌祖咏卒?(699?-)
杜甫入长安,困居达十年。
元结游淮阴。
李林甫屡兴大狱。安禄山兼御史大夫。
747丁亥李適之卒(?-)
杜甫、元结应诏就试不第。
诏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师就试;李林甫故间其试,无一人及第,遂表贺“野无遗贤”。改骊山温泉宫为华清宫。以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高仙芝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748戊子七 卢纶生(-799?)
李益生(-829?)
刘长卿天宝中进士及第。王维营蓝田辋川别墅,尝与裴迪游咏其间。
岑参首次初赛,入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
赐安禄山铁券。度支郎中杨钊(后改名国忠)擢给中事,恩幸日隆。杨贵妃三姊皆封国夫人。
749己丑窦牟生?(-822)
綦毋潜卒?(692-)
高適制举登科;授封丘尉。
府兵制消亡。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伤亡惨重。
750庚寅天宝九钱起进士及第。安禄山封东平郡王。置广文馆于国子监,以教诸生习进士者。南诏王忿云南太守张虔陀迫辱,起兵杀之。
751辛卯孟郊生(-814)
李颀卒?(690?-)
杜甫献三大礼赋。
安禄山兼河东节度使。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击南诏,大败,死六万人。高仙芝击大食,至怛罗斯城,大败,死二万人。安禄山击契丹,大败,死数万人。
752壬辰十一李白北游幽燕,归至梁园。
杜甫、高適、岑参、储光羲、薛据等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各有诗作。
李林甫卒。杨国忠为相。
753癸巳十二陈羽生?(-?)
元结、张继进士及第。李白游于金陵、宣城间。高適入哥舒翰幕。
殷璠编《河月英灵集》。
僧鉴真自天宝二年起东渡六次,本年底始至日本九州,明年春抵平城京(即奈良)东大寺。
754甲午十三崔颢卒(?-)
韩翃进士及第。
李白游广陵,会魏万,为忘年交。
岑参再度初赛,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
安禄山入朝,加左仆射。杨国忠进位司空。剑南留后李宓击南诏,全军覆没;杨国忠隐其败,更发兵讨之,前后死者几二十万,天下骚然。自去岁水旱相继,关中大饥。是岁,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755乙未天宝十四杨巨源生(-?)
刘方平、孟云卿天宝前后在世。
李白居宣城。
杜甫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离京赴奉先探视家室。
高適佐哥舒翰守潼关。
安禄山与范阳叛乱,渡黄河,陷洛阳。命哥舒翰守潼关。平原太守颜真卿等起兵抗叛军。
756丙申十五
肃宗至德元
王昌龄卒?(?-)
郎士元进士及第。
李白避难剡中,旋隐庐山。
杜甫置家室于鄜州羌村,只身赴灵武,中途被俘,解送长安。
高適自潼关赴行在。
岑参奉命东归勤王。
王维、储光羲、李华等为安禄山所拘,迫受伪署。
郭子仪、李光弼率朔方军进入河北。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陷潼关,擒哥舒翰;入长安。玄宗奔蜀;至马嵬驿,军事哗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缢死。太子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帝。永王璘为四道节度都使,引兵东巡,自江陵而下。
757丁酉顾况、严维进士及第。于良史至德前后在世。李白应召入永王璘幕,由是获罪下狱。
杜甫逃离长安,至凤翔见肃宗,授左拾遗;旋赴鄜州弹琴。高適拜淮南节度使。王维等下狱。
安禄山为子庆绪所杀。永王璘败死。郭子仪等先后收复两京。张巡、许远守睢阳,城陷被难。
758戊戌
乾元元
武元衡生(-815)
李白流放夜郎。储光羲、李华贬逐。王维免罪复官,责授太子中允,累迁给中事。贾至、杜甫、王维、岑参早朝大明宫唱和。
立成王俶为太子,更名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将兵二十万讨安庆绪。复以“载”为“年”。
759己亥乾元二权德舆生(-818)
王维转尚书右丞。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杜甫回河南探视旧居;弃官,赴秦州,至同谷,入蜀。韦应物就读太学。
九节度无统一指挥,兵溃相州。史思明杀安庆绪,攻占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760庚子
上元元
李白回至豫章,旋东游。杜甫建草堂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高適为蜀州刺史,与杜甫唱和。
元结编《箧中集》。
李光弼屡败史思明。
761辛丑王维卒(701?-)
孙逖卒(696-)
李白赴临淮投军,中途病归;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史思明为子朝义步将。是岁,江淮大饥。
762壬寅宝应元李白病卒于当涂(701-)
储光羲卒?(707?-)
严武入朝。
高適为成都尹。
杜甫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流亡梓州。
岑参为雍王幕掌书记。
玄宗卒。肃宗卒。太子豫即位,是为代宗。以雍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诸道及回纥兵讨史朝义,大破之。回纥兵大掠洛阳。宰相元载严令追征江淮欠缴租庸,官吏公开掠夺民财。两浙连年旱、涝、大疫。南方多处发生起义。
763癸卯
代宗广德元
高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元结为道州刺史。史朝义败死,安史之乱结束。吐蕃连年攻占西北各州,一度攻入长安。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高適迁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严武复为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携家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立雍王适为太子。朔方军大将仆固怀恩为宦官鱼朝恩所谮,叛唐,引吐蕃、回纥兵来攻,为郭子仪所败。刘晏为转运使,疏浚汴河,运粮至关中。是岁,户二百九十余万,口一千六百九十余万。
765乙巳永泰元高適卒(702?-)
严武卒(726-)
杜甫离蜀东下。
岑参出为嘉州刺史。
仆固怀恩再引兵攻唐,中途暴卒。郭子仪说回纥兵攻吐蕃,吐蕃撤军。
766丙午
大历元
窦叔向进士及第。杜甫居夔州。岑参随军入蜀平乱。戎昱入荆南节度使幕。刘晏、第五琦分理全国财赋。
767丁未张籍生?(-830?)
王建生?(-830?)
卢纶大历初屡试不第。岑参赴嘉州任所。
768戊申韩愈生(-824)
杜甫抵江陵,居公安,至岳阳。
岑参罢官,客居成都。
769己酉张仲素生?(-819)
李益进士及第。
杜甫漂泊于湖湘一带。
770庚戌杜甫卒于湘江舟中(712-)。
岑神卒于成都客舍(715?-)。
李端进士及第。
鱼朝恩专典禁兵,势倾朝野,是年被诛。
771辛亥大历六柳中庸、张潮大历前后在世。吐蕃请和,遣使答之。
772壬子七 吕温生(-811)
刘禹锡生(-842)
白居易生(-846)
李绅生(-846)
贾至卒(718-)
元结卒(719-)
畅当进士及第。
773癸丑柳宗元生(-819)
774甲寅李华卒(715?-)命郭子仪等分统诸道边防。
775乙卯姚合生?(-846?)
卢仝生?(-835)
柳中庸卒?(?-)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叛乱,攻占相、卫等州,朝廷无力讨伐。
776丙辰十一
777丁巳十二加京官俸。定诸州兵数。定节度使以下主簿、县尉俸禄。
778戊午十三张谓卒于本年后(?-)。以刘晏为左仆射。是岁财赋所入约一千二百万缗,盐利居大半。
779己未十四元稹生(-813)
贾岛生(-843)
刘商大历间进士。
代宗卒。太子适即位,是为德宗。罢梨园乐工三百余人。以刘晏兼判度支。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此后淮西割据垂四十年。
780庚申德宗建中元窦叔向卒(729?-)
严维卒(?-)
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
用宰相杨炎议,废租庸调,行两税法。
781辛酉建中二刘长卿为随州刺史。魏博、淄青、成德等节度使联兵抗命。潘镇割据加剧。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782壬戌钱起卒?(702?-)河北、山东、淮西诸镇叛乱李希烈、朱滔、田悦等结盟称王。
783癸亥武元衡进士及第。白居易避乱于吴、越间。戎昱为辰州刺史。泾原兵被命东征,过长安哗变,拥朱泚为帅,反。
德宗出奔奉天。朱泚称帝。
784甲子兴元元李冶卒(?-)魏博、淄青、成德诸镇停止抗命。复长安,德宗返京。用宦官主管神策军。李希烈称帝。河中节度使李怀光反。田悦、朱泚被杀。
785乙丑贞元元张祜生?(-852?)
皎然、于鹄大历、贞元间在世。韦应物为江州刺史。张籍、王建同学诗于魏州。
朱滔病死。李怀光兵败自杀。
786丙寅窦牟进士及第。李希烈为部下所杀。
787丁卯李德裕生(-850)吐蕃诈与唐盟,谋擒唐将浑瑊,未遂。是岁丰收,米斗钱百五十,粟八十。
788戊辰令两税等第三年一定。回纥改称回鹘。
789己巳贞元五戴叔伦卒(732-)
刘长卿卒?(?-)
杨巨源进士及第。
韦应物为苏州刺史。
790庚午李贺生(-816)吐蕃攻克北庭都护府,安西阻绝。
791辛未七 韦应物卸任,闲居苏州永定寺,约卒于是年(737?-)
孟郊入京,结识韩愈。
792壬申韩愈、王涯、陈羽进士及第。河南、河北、江、淮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二万余人。左神策监军窦文场谮去统将,自是宦官专军政。
793癸酉寒山卒于本年后(?-)。
柳宗元、刘禹锡进士及第,元稹明经及第。
初税茶,估值取什一,岁入四十万缗。
794甲戌南诏与唐使盟,绝吐蕃。宰相陆贽为用人、节财等事屡建言;后为裴延龄所谮,罢相。
795乙亥十一刘皂贞元前后在世。
王建贞元间进士及第。
自贬陆贽,百官皆德宗自选,不复任宰相。
796丙子十二孟郊、崔护进士及第。
韩愈为宣武节度使董晋判官。
以宦官为中尉,统领神策军,成为制度。
797丁丑十三王建从军,北至幽州,南至荆州。宫市盛行;以宦官为宫市使。
798戊寅十四戎昱卒于本年后(?-)。
吕温、张仲素进士及第。
张籍以孟郊荐,结识韩愈。
799己卯贞元十五卢纶卒?(748-)
张籍进士及第。韩愈为宁武节度使张建封判官。元稹初似于河中府(蒲州)。
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攻袭邻州;令诸道兵讨之。
800庚辰十六白居易进士及第。吴少诚谢罪,罢兵。
801辛巳十七杜佑《通典》、贾耽《海内华夷图》修成。
802壬午十八白居易、元稹定交于本年前。
803癸未十九杜牧生(-853)
白居易、元稹制举登科。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同在朝,相过从。柳宗元、刘禹锡与吕温等结识王叔文,意气颇相投。韩愈请缓征京畿百姓赋税,贬阳山令。
翰林待诏王叔文、王伾出入东宫,为太子诵倚重。
804甲申二十吕温为入蕃副使,滞留经年。日僧空海来中国。
805乙酉二十一
顺宗永贞元
胡令能贞元、元和间在世。
韩愈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柳宗元贬永州司马。
刘禹锡贬朗州司马。
正月,德宗卒。太子诵继位,是为顺宗。用王叔文等进行改革;又谋夺宦官兵权,不成。八月,顺宗退位。太子纯即位,是为宪宗。贬二王(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柳宗元、刘禹锡等),改革失败。
806丙戌宪宗元和元赵嘏生?(-852)
顾况卒于本年后(?-)。
李绅进士及第。白居易、元稹对策入等,元授左拾遗,白调盩厔尉。韩愈为国子博士。
张籍为太常寺太祝。
王叔文被杀于贬所。
807丁亥元和二杨敬之进士及第。
白居易为翰林学士。
元稹为监察御史。
李贺谒韩愈于洛阳。
宰相李吉甫上《元和郡国记簿》,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租税总入三千五百一十五万余贯石,纳税户仅一百四十四万,较天宝时减四分之三,兵八十三万余,较天宝时增三分之一,大率二户资一兵。
808戊子李群玉生?(-860?)
白居易为左拾遗。
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对策直切,宰相李林甫恶之。或谓此即后来“牛李党争”之远因。
809己丑元和前期,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等大量创作反映现实的乐府诗,后人称之为“新乐府运动”。韩愈、皇甫湜访李贺。令宦官吐突承璀统军讨伐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
810庚寅李忱(宣宗)生(-859)
元稹贬江陵士曹参军。白居易改京兆府司户参军。贾岛入长安,谒张籍。
吐突承璀屡败,罢兵。
811辛卯吕温卒(772-)
李贺为奉礼郎。
贾岛至洛阳,谒韩愈。
是岁丰收,米斗有值二钱者。
812壬辰七 韩愈、孟郊、贾岛、李益等相酬唱。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军乱,以田弘正为节度使。魏博割据五十余年,至此归附朝廷。
813癸巳元和八李商隐生?(-858?)
刘叉、徐凝、崔郊、雍裕之元和前后在世。
李贺辞官归昌谷。
李吉甫上《元和郡县图志》。
814甲午孟郊卒(751-)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元济叛乱。发十六道兵讨之;淮西之役开始。
815乙未武元衡卒(758-)
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武元衡凶手,贬江州司马。
元稹转通州司马。
柳宗元返京,复出为柳州刺史。
刘禹锡返京,游玄都观,复出为连州刺史。
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阴助吴元济,遣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裴度。以裴度为相。
816丙申十一李贺卒(790-)
姚合进士及第。
讨淮西诸军日久无功。
817丁酉十二韩愈从裴度征淮西。裴度赴淮西督战。唐、随、邓节度使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吴元济。淮西平。
818戊戌十三权德舆卒(759-)
韩愈为刑部侍郎。
白居易迁忠州刺史。
除平卢(淄青)外,河朔各镇悉平。命李愬等讨李师道。遣中使诣凤翔法门寺迎佛骨。
819己亥十四张仲素卒(769?-)
柳宗元卒(773-)
韩愈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佛骨迎至京师。李师道为部下所杀;淄青平。
潘镇跋扈垂六十年,至是割据局面暂告结束。
820庚子元和十五施肩吾进士及第。白居易为主客郎中。元稹为祠部郎中,迁中书舍人。宦官谋杀宪宗;拥太子恒即位,是为穆宗。是岁,户二百三十七万五千四百,口一千五百七十六万。
821辛丑穆宗长庆元高骈生(-887)
李德裕、李绅、元稹同在翰林院为学士。白居易迁中书舍人。韩愈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刘禹锡为夔州刺史。
李德裕(吉甫子)于牛僧孺、李宗闵有隙,此后长期倾轧,史称“牛李党争”。卢龙、成德军叛。
822壬寅刘驾生(-?)
窦牟卒(749?-)
韩愈为吏部侍郎。元稹拜相,旋出为同州刺史。白居易为杭州刺史。
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
魏博抗命易帅。河朔三镇复成割据之势。唐史于吐蕃会盟于逻些(今拉萨)。
823癸卯韩愈为京兆尹,复为兵部、吏部侍郎。元稹改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刘采春颇受其赏识。牛僧孺为相。
吐蕃立唐蕃会盟碑。
824甲辰韩愈卒(768-)
韩琮进士及第。
刘禹锡为和州刺史。
穆宗卒。太子湛即位,是为敬宗。染坊供人张韶等率染工数百人入宫起事,旋败。
825乙巳敬宗宝力元郑畋生(-883)
白居易为苏州刺史。
牛僧孺求出为武昌军节度使。
826丙午朱庆余进士及第。
白居易以病免苏州刺史,刘禹锡罢和州刺史,相会于扬州,结伴北还。
宦官谋杀敬宗。皇弟江王涵即位,是为文宗。诏放宫女三千余人,省宫中诸色冗员千二百余人。
827丁未
文宗太和元
白居易为秘书监。
李涉元和至太和间在世。
横海李同捷抗命,发兵讨之。
828戊申太和二杜牧进士及第。
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刘禹锡重游长安玄都观。
刘蕡试贤良方正科,极言宦官之祸,不第,舆论哗然。成德助横海,讨之。
829己酉李益卒?(748-)
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此后定居洛阳。李商隐入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幕。
李同捷败死。诏李德裕入为兵部侍郎,裴度荐为相。会李宗闵得宦官之助拜相,复出李德裕为义成节度使。
830庚戌张籍卒?(767?-)
王建卒(767-)
元稹为武昌军节度使。
李宗闵引牛僧孺为相,二人合排李德裕之党。“牛李党争”加剧。徙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
831辛亥崔护卒(?-)
元稹卒(779-)
刘禹锡为苏州刺史。
文宗与宰相宋申锡等谋诛宦官,事泄,宦官反诬,贬宋申锡开州司马。吐蕃维州副使率众降,李德裕请遣之攻蕃;牛僧孺令悉归之,尽为吐蕃所戮。
832壬子贯休生(-912)
薛涛卒?(?-)
许浑进士及第。
白居易与香山寺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出牛僧孺为淮南节度使。以李德裕为兵部尚书。
833癸丑七 罗隐生(-910)
杜牧在扬州,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
李德裕为相,出李宗闵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用李德裕言,令进士试论议,停诗赋。
834甲寅雍陶进士及第。宦官引李宗闵复出为相,出李德裕为镇海节度使。进士仍试歌赋。
835乙卯太和九王涯卒(?-)
卢仝卒(775?-)
无可太和前后在世。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刘禹锡为同州刺史。杜牧为监察御史。姚合编《极玄集》。
翰林侍讲学士李训、太仆卿郑注与文宗谋诛宦官,事败,与宰相王涯同被族。史称“甘露事变”。
836丙辰开成元韦庄生?(-910)
刘禹锡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等相酬唱。
837丁巳聂夷中生(-?)
司空图生(-908)
李商隐进士及第。
李德裕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为东都留守。
838戊午皮日休生?(-883?)
李商隐入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并娶其女。
839己未杜牧返京,任左补阙等职。李宗闵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840庚申文宗卒。宦官拥皇太弟瀍即位,是为武宗。以李德裕为相。回鹘分裂。
841辛酉武宗会昌元薛逢进士及第。命道士建道场于三殿,帝亲授法箓。李德裕进位司空。
842壬戌韩偓生(-923?)
刘禹锡卒(772-)
郑畋进士及第。
白居易致仕。
李绅自淮南节度使入为相。
杜牧出任黄州等地刺史。
843癸亥会昌三贾岛卒(779-)
844甲子鱼玄机生?(868)
赵嘏、马戴、项思进士及第。白居易出资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航行。
加李德裕太尉、赵国公。三贬牛僧孺为循州长史;李宗闵长流封州,寻卒于贬所。
845乙丑大规模取缔佛教。
846丙寅杜荀鹤生(-904)
白居易卒(772-)
李绅卒(772-)
姚合卒(775?-)
武宗卒。宦官拥皇太叔忱即位,是为宣宗。罢李德裕相,尽逐其党。
847丁卯宣宗大中元李商隐入桂管观察使幕。恢复佛教。牛僧孺被召还,不久病卒。
848戊辰杜牧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四贬李德裕为崖州司户,明年卒于贬所。
849己巳杜牧上《孙子兵法注》。
李商隐入武宁节度使幕。
党争渐平。
850庚午李德裕卒(787-)
曹邺进士及第。
851辛未李商隐丧妻,入东川节度使幕。沙州人张议潮以瓜、沙等十一州归唐,被任为归义军节度使。
852壬申贯休生(-913)
张祜卒?(785?-)
杜牧为中书舍人。
赵嘏卒(806?-)
刘驾进士及第。
853癸酉七 杜牧卒(803-)
皇甫松、司马札大中前后在世。
854甲戌大中八刘沧、李频进士及第。李群玉上书拜官。宰相令狐綯密陈黜宦之策,朝士与宦官交恶益深。
855乙亥崔珏大中年间进士。是岁淮南饥,民多流亡。
856丙子李商隐为盐铁推官。
857丁丑十一容管军乱。
858戊寅十二李商隐卒?(813?-)岭南、湖南、江西、宣州相继军乱,复平。
859己卯十三李忱(宣宗)卒(810-)武宁军乱,旋平。宣宗卒。宦官拥郓王温为太子,更名漼,即位,是为懿宗。浙东裘甫起义。
860庚辰十四
懿宗咸通元
齐己生?(-937?)
李群玉卒?(808?-)
崔橹、于武陵大中咸通前后在世。
罗隐入京,困居七年,屡试不第。
裘甫起义失败。南诏陷交趾。
861辛巳唐彦谦、于濆进士及第。唐收复交趾。南诏一度攻占邕州。
862壬午徐州军乱。
863癸未南诏再陷交趾。张议潮复凉州。
864甲申高骈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招讨使。
865乙酉南诏陷嶲州。
866丙戌七 温庭筠卒(?-)安南都护使高骈收复交趾。
867丁亥皮日休进士及第。
868戊子咸通九鱼玄机卒?(844?-)徐、泗戍桂州兵拥庞勋起义,入湖南、浙西、淮南,攻占徐州等地。
869己丑司空图进士及第。
陆龟蒙、皮日休结识。
唐借沙陀兵镇压起义。庞勋战死,余部后参加黄巢起义。沙陀首领朱邪赤心以参与镇压起义,命为大同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国昌。
870庚寅十一魏博军乱。南诏攻成都,被击退。
871辛卯十二聂夷中进士及第。
872壬辰十三归义节度使张议潮卒。
873癸巳十四张乔咸通年间进士及第。遣使诣凤翔法门寺迎佛骨,靡费甚巨。懿宗病亟,宦官立普王俨为太子。懿宗卒。太子即位,改名儇,是为僖宗。
874甲午十五
僖宗乾符元
张孜、罗虬咸通、乾符前后在世。关东连年水旱,百姓流亡。蒲州人王仙芝起义。
875乙未王仙芝攻占曹、濮,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曹州人黄巢起义响应。卢龙、昭义军乱。淮南等五道大乱。
876丙申李频卒(?-)
高蟾进士及第。
原州军乱。
877丁酉章碣、薛媛、崔道融乾符前后在世。起义军屡败官兵。南诏与唐恢复和好。
878戊戌乾符五王仙芝战死。黄巢统领全军,率众至十余万,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南下渡江,经浙东,入福建。沙陀李国昌反,其子克用击破河东、昭义兵。
879己亥河东军乱。黄巢入广州,率众至百万,旋率军北伐,取江陵,沿江东下。
880庚子广明元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韦庄应举长安,恰值战乱。黄巢军北上,克洛阳,破潼关,入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僖宗奔成都。
881辛丑
中和元
陆龟蒙卒?(?-)
齐己中和前后在世。
韦庄逃离长安,居洛阳。
赦李克用,命率鞑靼部入援。
882壬寅秦韬玉赐进士及第。黄巢部将朱温入据同州,降唐,封同华节度使,赐名全忠。桂州军乱。
883癸卯郑畋卒(825-)
花蕊夫人生?(-926)
皮日休卒?(838?-)
来鹄卒?(?-)
韦庄客居越中。
黄巢撤离长安,东进。李克用等入长安,大掠。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起义军。黄巢围攻陈州。
884甲辰黄巢卒(?-)黄巢引兵北上,为李克用所袭,败走,死于泰山狼虎谷。唐末军阀混战开始。秦宗权大掠中原各地。朱温谋害李克用未遂,自是结怨。
885乙巳中和五
光启元
僖宗自蜀还京。秦宗权称帝,掠洛阳。李克用于混战中逼近长安,宦官胁僖宗奔兴元。乱兵焚掠京城。
886丙午邠宁节度使朱玫奉襄王煴入京称帝,旋为部下所杀;襄王奔河中,被节度使王重荣所杀。
887丁未高骈卒(821-)
郑谷进士及第。
司空图隐于中条山。
僖宗在凤翔。淮南军乱,节度使高骈被杀。杨行密攻破扬州。秦宗权部将孙儒掠淮南各地。
888戊申
文德元
方干卒?(?-)
崔涂进士及第。
僖宗返京,病亟,宦官立寿王杰为皇太弟。僖宗卒,皇太弟即位,改名晔,是为昭宗。朱温大破秦宗权。
889己酉昭宗龙纪元韩偓、吴融进士及第。朱温晋封东平王。
890庚戌大顺元王驾进士及第。陈玉兰为王驾妻。命诸道兵讨李克用。
891辛亥杜荀鹤进士及第。复李克用官爵。王建据成都。孙儒焚扬州,掠苏、常。
892壬子景福元卢汝弼景福间进士及第。杨行密灭孙儒,返扬州,劝农桑。
893癸丑李洞景福前后在世。苏杭观察使钱缪发民伕二十万及军士筑杭州罗城。王潮据有全闽。
894甲寅乾宁元钱珝乾宁前后在世。
韦庄进士及第。
李克用陷幽州。孙儒旧部马殷等陷潭州。
895乙卯张蠙进士及第。李克用兵临渭北,长安大乱,昭宗奔南山。李克用旋奉表问起居,用为行营都统。李克用封晋王。刘仁恭据卢龙。
896丙辰钱缪兼镇东军节度使,遂有两浙。凤翔李茂贞攻略长安,昭宗出奔华洲。刘隐据有广州。
897丁巳郑谷为都官郎中。韩建围行宫,胁昭宗罢诸王兵权,继幽诸王。朱温南攻杨行密,大败。
898戊午
光化元
朱温攻取李克用邢、洺、磁三州。
899己未朱温攻河东,为李克用所败。
900庚申韦庄编《又玄集》。朱温据有河北一带。宦官刘季述等囚昭宗,矫诏令太子嗣位。
901辛酉
天复元
曹松进士及第。
韦庄赴蜀,入王建幕,自是终身饰蜀。
昭宗复辟,诛刘季述等。朱温攻李克用,连下数州;发兵西向,长安大乱,宦官劫昭宗奔凤翔。朱温入长安。
902壬戌朱温围凤翔,与李茂贞争夺皇帝。杨行密封吴王,吴国开始(-937)。钱缪封越王。
903癸亥吴融卒(?-)朱温与李茂贞和解,拥昭宗返京,杀宦官。王建封蜀王,前蜀开始(-925)。
904甲子天复四
哀帝天佑元
杜荀鹤卒(846-)朱温杀宰相崔胤等,毁长安为废墟,胁昭宗迁洛阳,杀之;立辉王祚为太子,更名柷,寻即位,是为哀帝。
905乙丑朱温为诸道兵马元帅,封相,晋魏王,加九锡;杀大批朝官;又攻淮南,遭吴军阻击,北撤。
906丙寅
907丁卯崔道融卒?(?-)四月,朱温称帝,建后梁,是为梁太祖。唐亡。钱缪为吴越王,吴越开始(-978)。王建称蜀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为契丹主。
960五代十国张佖约940年前后在世。后蜀韦毂编《才调集》。923年,后唐代后梁。936年,后晋代后唐。947年,后汉代后晋。951年,后周代后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南平)、北汉等十国先后并存。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